柑桔教授王治明把实践成果写在大地上助力乡村振兴
党网讯,柑桔教授王治明 1952 年出生于四川资阳市雁江区宝台镇的贫苦农民家庭。1973 年,他进入内江农校读书,也正是在那时,他知晓了袁隆平的事迹,立志要像袁隆平那样,为农业、农村、农民贡献力量 。此后,他留校任教直至 2014 年退休。任教期间,他曾先后前往四川省果树研究所、中国柑桔研究所学习柑桔生产管理技术近两年,并于 1978 - 1982 年在西南农学院植保系深造,学习植物保护学。丰富的学习经历,为他在果树病虫害防治、果树栽培等领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,期间,他还担任过多个职务,多次获得校、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。
荣誉与成就
王治明退休后,本可安享晚年的王治明却没有停下脚步。他长期投身农业生产第一线,足迹遍布内江、资阳、自贡、达州、重庆等地,受聘为多地农业公司的柑桔产业生产顾问,规划发展管理柑桔种植园面积超 10 万亩,助力村民增收上亿元。他还为乡村振兴、扶贫攻坚积极奔走,为培训职业农民、农业干部和农资经营人员授课上万人次,撰写农技科普资料数十万字,深受农民欢迎和社会好评。
在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车星村的药用柑桔基地建设中,王治明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。他与业主反复协商沟通,成立内江市东兴区方文种植专业合作社,规划种植一万亩药用柑桔 —— 枳壳。在基地建设中,他注重各个体系的构建,包括枳壳研发和种苗推广、标准化生产管理、面源污染治理、土壤环境改善、检验监管以及市场追溯体系等。同时,他将各种新技术、新方法运用到基地建设中,力求实现品种名优化、结构合理化等多方面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,真正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。如今,车星村枳壳基地运用 “公司 + 合作社 + 基地 + 农户” 合作模式,成效显著,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,还对枳壳产业的各项创新模式进行了科学探索与实践。
在柑桔栽培管理技术方面,王治明潜心研究,针对柑桔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痛点,如苗木质量、果园规划、技术欠缺等问题,探索出一套高效、优质、丰产稳产的综合性栽培管理技术。他的示范树株产超过 50 公斤,他推广的低产柑桔改造技术,最高亩产可突破万斤。内江市东兴区双才镇有一个柑桔园八年未开花结果,王治明通过看、查、问,开出 “处方”,现场操作示范断根控长促花技术要点及标准化管理技术 ,第二年,这片柑桔园就硕果累累。
王治明始终以袁隆平院士为标杆,扎根农村,培训柑桔实用技术,培养职业农民。他根据果农需求,从柑桔育苗、嫁接、移栽到整形修剪、病虫识别防治、施肥管水等方面备课,在田间地头一边讲解一边操作,让果农直观学习柑桔科技知识。对果技干部培训时,他把知识讲精讲透,传授新政策、新品种、新技术等,深受欢迎。
获悉,王治明教授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农业,在农业教学和生产上辛勤耕耘 45 年,硕果累累。他说:“乡村振兴的路上需要我,我要把知识、技术奉献给农村和农民。” 他就像一颗种子,在广袤的大地上生根发芽,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书写着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。
党网主编:刘发川 2025.7.13